他在课堂上激情昂扬、字迹潇洒,在比赛中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在实习中一丝不苟、满怀关心,他在不同的角色上绽放着属于他的光彩,而那些角色都有个共同的名字——老师。
任教以来,他始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心系学生,润物无声;以满腔的热忱投身教学工作,矢志不渝,兢兢业业;以创新的理念根植于课堂,开源探索,执着前行。
他就是第三届“立德树人·最美教师”师德楷模获得者吴从新老师。
师德的践行者
自金融专业成立以来,吴从新就在这里任教,他一直陪伴着金融专业,从最初的萌芽走到如今的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吴从新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统一,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双赢的载体。吴从新坦言:“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教学时让他们感受到某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实际运用性,从而激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兴趣,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在课前,吴从新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寻求一种让学生欣然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课上,他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生眼神交流,以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在课后,他会设计新的教学方案、教学模式,积极地探索教学方法,科学地分析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每个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拖堂,虽不急着那几分钟,但在听到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而吴从新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拖堂老师”,“那节课是九点钟下课,吴老师留了下来,与同学们聊到了十点,我们也都很喜欢整个聊天过程,可以收获到很多。”创业班的学生叶政杰回忆道。吴从新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常常与同学们在班级里畅聊,以轻松有趣的形式补充专业知识,将知识与生活中的痛点相联系,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是以心换心。吴从新的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他多次获得校百佳本科教学教师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等荣誉。
“师德不应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密切相关,并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吴从新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一直以来,他从格物、规范和精神这三个层面来思考和践行师德与育人工作。
实践的开拓者
风险把控要求高、业务了解程度深,金融专业实习一直以来是个难题。吴从新深知专业的特殊性及所肩负的重任,和金融系的其他老师一道,思考专业的发展,不断开创性工作,共同寻找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
他们有意识地积累资源,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外界的变化,逐步把这些进行整合,把“未来金融家”人才培养计划结构化。“未来金融家”计划从提出到最终执行并不是件易事,正如吴从新所说:“它是一个大的系统,把它搭成一个框架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是由很零散的一些事情所组成的。”从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基地的建立到讲授老师的邀请、实习内容的安排,甚至是学生的衣食住行,每一步都是他深思熟虑、细致规划的结果。
吴从新考虑到学生在徐州实习的收获有限,接触金融前沿的机会并不多,就选择了上海这座大都市,希望“不只是认识这座十里洋场的城市,而是由上海观看全世界金融,学会将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予以剖释,以剑胆琴心的方式进入未来的金融市场。”
但带着两辆大车90名学生赴600余公里外的上海开展实习活动,其中的困难是无法想象的,不容许有任何一点点小问题,甚至任何一名学生的一点点抱怨都会导致功亏一篑。而吴从新却凭着那份信念与热爱一直坚持下去,每天头脑里都在高速运算很多的细节,他两年努力,几赴上海,和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多次交流,提前挑选学生试验,一步步力行方案,激活实践教学内容的协同效应。每次行前5小时以上的讲解,到达上海后的事无巨细,对学生感受的重视,让实习尽可能地顺利进行。一次次不懈努力的联系与精密的安排,让学生得到了上海财经大学专家学者、一流基金机构的基金经理、银行总行及分行管理人员等的口传亲授,让学生参观了中国银行博物馆、银联总部、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地,让实践内容尽可能多地涵盖专业知识,让知识点跳出书本,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在实习结束之际,很多学生表示,实习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更是一种格局。在朝夕相处中,吴从新的行为对他们触动很深,他们感受到了他背后的付出与努力,将心比心,理解并支持着他。吴从新也感慨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理由让你坚守,这是只能属于你自己的理由。
创新的引导者
吴从新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极大地热忱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十几年,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诸多比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认为,矿大的学生基本功很扎实,只是更需要一种开阔的眼界和自信,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从这些创新创业比赛中锻炼自己,历练成长。
“吴老师注重的不是自身的荣誉,而是整个学院、整个学校的荣誉,带着我们在许多创新创业类奖项上,实现了我们学校的零的突破。”15级金融专业的李文然这样忆起。
从“挑战杯”的观摩团到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场上的第一名,从他人怀疑的目光到满含尊重,吴从新颇有感触:“最珍贵的并不是比赛的第一名,而是在诸多财经大学的包围中,中国矿业大学金融系的学生以绝对的优势力克比赛经验丰富的学校,赢得光明磊落,干干脆脆。”但赢得精彩的背后是他三年来的付出与坚持,是熬夜一遍遍地改进文本,是与学生数十次长达几小时的讨论交流,是比赛答辩前和学生一起通宵。
近年来,吴从新所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一项,银奖三项,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等一系列优秀的成绩。他被授予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意设计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吴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我有了一丝懈怠时,他都会督促我向前奋进,让我从比赛中受益颇多。”学生很有感触地说。比赛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文本写作及对时间安排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整合、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视野的开拓,对未来直面困难与质疑的勇气。看到学生们不计回报、忘我努力,与自己一起为管理、为金融的一点点理想付出,看到学生们真正地在进步、成长,吴从新心中也很是欣慰。“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是他对学生的勉励。
源于初心,持于热爱;恒于创新,忠于理想;坚守本真,不落情怀。
吴老师一直在教育这条路上远行着,用自己的汗水与努力培育莘莘学子,放飞一盏盏梦想的明灯。
(殷心怡 赵宇健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