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传统意义上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老师形象,他多了一份幽默诙谐;比起当代学术研究略显浮躁的作风,他又秉持着一份宁静致远。这位一直跋山涉水的地质学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独特魅力。
他就是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徐继山老师。
诙谐幽默,旁征博引
徐继山的教学特点用八个字概括就是:诙谐幽默,旁征博引。
作为一位老师,他认为教学分为三种风格:遵循教务型、情感交流型和关注兴趣型。而徐老师恰恰是这第三类,他力求使学生在自己的课上获得知识也收获乐趣。
实际上,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授课的效果很不好,他很难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在自己身上,这让他很有挫败感。然而,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如果学生不愿意听,那只能说明你的课不够有趣。”
于是,徐继山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变得有用、有趣、有深度。为此,他要求自己尽读教育名著,遍访教学名师。他结合自己的兴趣,纵览文史名著,为很多著名的地理事件寻找背景故事,使得知识变得生动且易于记忆;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比如评书、相声、《百家讲坛》等,揣摩用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叙述方式才能将一件事情说得幽默又亲切;他甚至会借鉴写段子的手法来备课,“每节课都有三四个饱含专业知识的段子串联起来,那就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了!”他说道。
他在讲解西南地区山地斜坡灾害的时候,就结合了第二次“反围剿”时期,我军利用当地地形因素,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成功击溃敌人的战例,把枯燥的地理知识与历史事实完美结合,让平面的知识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史理结合”的独特风格。
尽管如此,徐继山在录制网课时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他记得录制慕课《第四纪里的那些事儿》的过程中,原本已经完全备好了教案,但面对镜头,自己的紧张还是始料未及。10分钟的讲稿,讲错一个字,哪怕是重音不准、“顿挫”不当,他都要重新再拍,有时会翻拍十几次。但他说:“要做就做精品!”
“做学问是一种学问,教别人做学问是另外一种学问。两者都很难,但我不会放弃任何一部分。”这是他在教学上的执着。
内敛沉稳,踏实认真
除去老师这个身份,作为一名研究者,徐继山身上更多了几分内敛沉稳、踏实认真,这也反映在他的研究风格上。
“其实现在的学术风气略显浮躁,我希望自己能‘静’下来。”说到学术研究,徐继山表现出了比较严肃的态度。在他看来,地质学的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实践,必须要迈开腿进行实地考察,否则所有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
谈及实地考察,徐继山露出了一丝苦中带甜的微笑:“其实还是很辛苦的。”地质学的实地考察往往都在暑假进行,常常要在烈日下毫无遮挡物地进行一整天的测量挖掘工作。徐继山基本事必躬亲,经常和其他人一起进行挖掘工作。
有一次实地考察,需要挖掘探槽,这项工作正常是由七八个人来完成。然而,当时由于特殊原因只有徐继山和他的一个学生来负责探槽的挖掘。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两个人要在毫无遮蔽的探槽里编录、绘图、取样,这无疑是一件艰巨和痛苦的事情。也许换一个人会直接就此作罢,但是徐继山没有。他光着膀子、搭着毛巾,面朝黄土背朝天,默默而又坚定地在高温下完成了这项工作。由于天气过热,湿度也高,镜片上常常会附满水雾。一天下来,毛巾已经湿透还能拧出水来。甚至有时候碰上天气突变,大雨倾盆,他也身先士卒地跳进泥泞的土坑中继续进行作业。他认为,在野外实地考察的过程,既是了解自然的过程,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很苦很累,但能无时无刻不与山川、岩土、草木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种最接地气的享受。
逸趣横生,朴实淡然
徐继山做事情常常始于兴趣。“我喜欢做有趣的事情,或者让无趣的东西变得有趣。如果一个事情你自己都提不起兴趣,那你怎么让别人也感兴趣?”
这也使得他涉猎极其广泛——从老子的《道德经》到时下流行的经典段子,从德意志古典哲学到美国灾难片电影,他都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在访谈过程中,经常能听到他引用古人的名句和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他还经常撰写一些科普文章,讲地学中的文化,谈文学中的地学,这来源于他对古代经典的喜爱,也源于他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而作为一位地质学老师,他欣赏电影,但也会有不同的视角。例如看《2012》时,他会思考里面的10级地震是否夸张,气候变化是否有理论依据。
被问及选择地质学作为自己专业的原因时,徐老师更是说:“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天性中对于自然的兴趣,使得他走上了研究地质学的道路。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徐继山来讲,兴趣是他前进的导向与动力。
徐继山一直以来对地质学的热爱,也让他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生成了一种“任你天地变幻,我自淡定从容”的气场。由于徐继山常年学习地质学,他常常行足于山川之中,运思于天地之外,这使得他更容易具备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在地质学家的眼里,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是十分正常的事,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只不过是眨眼之间。人的那点苦恼,多么微不足道。”他告诉我们。与其闷在屋子里,让匣子大的苦闷占据房间的一隅,不如在天地间走走;那时你就会觉得,山一样大的忧愁也不过沧海之一粟。徐继山说,朴实淡然,是地质学带给他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跋山涉水,继往开来。不论是教学,还是科学研究方面,徐继山都体现出熠熠闪光的亮点:创新与实干相结合。这不仅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素养。他是一位模范教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榜样。
(魏祥瑞 孙振博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