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共产党人在路上——优秀教职工共产党员标兵赵宇龙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18-12-04浏览次数:34

自从2002年成为共产党的一员,十几年间赵宇龙坚守初心与信念,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坚守自己的岗位。担任材料科学所党支部书记期间,为研究所积极引进人才,努力创造科研环境并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后又担任能源学部党委委员、能源学部材料学院公共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能源学部材料学院材料科学实验室主任,连续两年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他以点滴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精神。


服务基层人员

作为党支部书记,赵宇龙认真抓党建工作,在和预备党员谈话的时候,反复叮嘱新党员要多和基层群众沟通对话,了解他们,贴近他们。同时在了解基层呼声后,他总是深入思考,找出深层次的原因,在可以发声的场合替他们维护权益。

因从小生活环境影响,“那个时候住的是土房,窗户是用纸糊的”,赵宇龙非常关注民生方面的工作,了解基层群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他少年时曾反复阅读毛泽东的有关书籍,“读的越多,越是崇拜”,《剑桥中国史》等关于我党的见解及视野也都影响了赵宇龙,让他更执着于共产党员就应当发自内心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信仰。

在完成专职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赵宇龙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自2003年接手实验室以来,赵宇龙一直秉持 “肯干活,就能干事”的理念,积极为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添砖加瓦。2016年,他利用材料学院实验室安全修购专项的契机,采购了一系列设备,改善了实验室的研究条件,为师生们的科研与学习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实验条件。赵宇龙自豪地说,“我用了六年时间将实验室打理成如今的井井有条,工作都是一点一点地做,终于看到了成效”。


完善学科方向

除了认真的态度,赵宇龙身上还有一股冲劲。他总说:“试一试怕什么,万一成功了呢?”凭着这股冲劲,辅以踏实认真的态度,让他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科研究上,赵宇龙尝试了多种研究方向,比如金属、矿物等研究。2009年,赵宇龙决定开始研究太阳能资源,在校内,这一新方向没有前辈可以请教,相关人才又很少,要怎么发展,大家都很困惑,而团队只有两个人。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不停地做实验,不停地向别人学习如何做实验,如何发表文章……这成了课题组的常态,“昏黄的路灯下,经常会有两个骑自行车晚归的人。那就是我们。”赵宇龙笑着说道。

开始新方向研究的三年内,他们始终没有发表任何成果,论文一篇篇投出,又一篇篇被拒绝,压力越来愈大,但赵宇龙没有放弃,他认为太阳能是新兴能源,前景很大,咬着牙继续做研究。终于在2012年初,赵宇龙以第一作者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后又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相关的文章,申请了一项研究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他笑着说:“发表了第一篇以后,一切就顺风顺水起来。”看似风轻云淡,实则这是汗水灌溉的结果,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合作做研究取得成功的经历,给了赵宇龙启发。在做研究时,他提出“科研合作社”,即实验室团队化的概念,三四个人在一间实验室里做实验,既节省了空间与时间,还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实验室团队化也带来了新的收获。团队中ESI党员第一作者单位引用次数贡献率达学院60%、新材料团队引用达全院贡献率23%、新能源材料团队引用全院贡献率16%,“这是集体的力量,靠个人是很难完成的。”


传承家风典范

赵宇龙的父亲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在其所执教的学校,他父亲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和学生关系也非常好。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赵宇龙。

赵宇龙始终将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毕生追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作为研究所实验室的负责人,赵宇龙组建了研究生团队,给每人划分一块区域,保证每人都可以开展自己的研究。

赵宇龙认为,老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在研究生刚入学时,他会主动帮助研究生找到属于他们的科研深造方向,如果学生没有兴趣的话,他会再和学生深入探讨,更换研究方向。团队里的所有研究生毕业均有SCI论文,要么是国奖获得者,要么是创新硕士获得者。

“大师才能培养大师。”这是赵宇龙的教书理念,也是他一直努力追赶的方向。他认为,只有自己真正了解科研,自己亲身实践运用,才可以更好地教授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赵宇龙一直以“大丈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来勉励自己战胜困难。回望来时路,赵宇龙说,本科时自己是被被调剂到材料学,做科研时也经历了默默无闻的沉淀,而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曾经经受过一些挫折,但是他始终以坦然接受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

谈及未来,“能坚持自己的信仰”是赵宇龙的心愿,他希望自己作为共产党员,能够不断砥砺前行,专注科研,为人民谋福利!

李杨慧 王盼 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