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求知晓 愿做耀眼星——记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安全学院教授仲晓星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19-09-18浏览次数:10

春天的阳光有些暖,教学资料与参考书籍整整齐齐地摆在办公桌上。办公室里,一个成熟稳重的身影勤勤恳恳,遨游学术海洋。办公室外,不时有学生敲门:“仲老师,您看我的这个方案可行不?”


恪勤匪懈,勇担青年责任

1999年,仲晓星,这个来自南通的小伙子,在经过了12小时车程的跋涉后,终于踏入了中国矿业大学的校门。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步将成为他科研事业的最初起点。

谈及专业选择,仲晓星坦言,刚进入大学时他并未想过要从事煤炭安全方向的研究。师承王德明教授,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第一次下矿从事科研的经历,也在下矿的过程中看到了安全对煤矿事业的重要性。如今回忆起来,仲晓星颇有感慨:“21世纪初的那几年,安全事故太多了,实在是很痛心,这促使我走上了安全工程研究这条路。”

既然选择了煤炭安全的专业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勇攀高峰。在艰苦的时代背景下,仲晓星与同学们一起在刚刚起步的研究中摸爬滚打。食堂、教室、实验室、宿舍,四点一线的生活一过就是上千个日夜。直至如今,仲晓星依然记得读书时王德明老师的教诲:“首先不能怕吃苦,要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然后还需要大胆去干,有魄力、勇气与激情;同时一定要到一线去。”

仲晓星第一次独自现场工作是在河南省的义马矿,借助老师的三相泡沫技术,最终用时7天圆满完成任务。紧接着,他又接到老师电话,接手了一个人前去六盘水大湾矿解决自燃隐患的任务。任务紧急,现场工作经验还不丰富的他,匆忙带上了一本《矿井通风与安全》,便乘坐20多小时的火车一路站着到达了六盘水,到达时已是午夜时分。次日清晨,他便与工人们一起下矿,通过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成功将采空区煤炭自燃火灾扑灭,也在现场实践中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信心。后来的日子里,每每想起这一次现场工作,仲晓星都表示受益匪浅。

投身科研工作,他身体力行,根据一线经验拓展创新;扎根教学阵地,他勤勤恳恳做好人才培养;坚信“没有天才,只有勤奋”,他持之以恒、九转丹成。提起种种成绩与荣誉,仲晓星表达了自己对学校培养、老师引导与团队支持的由衷感激。一流的矿业学府,让他有了自我成长的好平台,也为参与实践提供了机会;王德明教授以身作则、谆谆教诲,让他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与奉献精神,终身受益;大师哥周福宝、二师哥秦波涛都是他学习的榜样,让他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团队师兄弟们的相互帮助与共同学习让他有了强大的后盾支持。

求学途中,仲晓星一路播种、一路耕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后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钻坚研微,以实践求创新

仲晓星在科研中不畏劳苦、作风严谨,他将勤奋和思考视为进步的必要因素。

仲晓星所致力研究、解决的矿井与煤田火灾,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不仅会烧毁资源,还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危害极大。面对这些,仲晓星没有退缩,他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并乐此不疲。为了解决煤矿现场问题、掌握现场第一手数据,他常常穿梭于实验室和现场之间,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

2009年,当时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中煤平朔安太堡煤矿发生大面积地下煤火,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急需治理,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临危受命,仲晓星带领研究生扎根事故现场,探情况、测数据、定方案,想尽一切办法扑灭煤火。他们与工人们一起生活在火区一线,一待就是9个多月。从最初的质疑,到最终的成功治理,在不懈努力下火区得到了高效的治理,为安太堡煤矿挽回了可能面临的巨大经济损失,获得了行业内的普遍认可。

仲晓星是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坚持走理论联系实际之路,结合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接连实现创新突破,在矿井与煤火火灾防治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仲晓星和他的团队先后发明了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防治煤炭自燃的阻化泡沫防灭火技术,并集成开发了浅埋煤层煤火区域探测及快速治理技术,为我国矿井和煤田火区防治提供了关键技术与方法。这些技术已在我国100多个矿井进行了推广应用,得到了现场的一致好评。

仲晓星科研成果丰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以及企业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先后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4)、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2)、1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4项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SCI/EI期刊发表论文55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1项(第一发明人12项)、国际专利2项,制定全国安全行业标准1项。


春风化雨,乐做摆渡之人

知识的长河中,学生是渡河人,教师是摆渡人。仲晓星的导师王德明教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从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为师做人的优秀品德。

27岁博士毕业,33岁破格教授,34岁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5岁任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36岁获全国煤炭五四青年奖,38岁成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十余年光阴流走后,当年肩膀稍显羸弱的青年渐趋稳重,仲晓星从象牙塔中的读书人变成了广受好评的教书人。

仲晓星积极投身教学工作,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在担任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期间,他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安全工程专业的重大建设任务中均有他的身影。作为主要负责人,仲晓星先后参与完成了江苏省品牌专业的申报、建设以及国家专业认证工作,建成两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起草制定了“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等,建树颇丰。

仲晓星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火灾防治”等专业核心课程并积极承担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先后指导本科生省级创新项目1项、校级创新项目2项,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2项。他坚持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承担现场项目并努力为其创造条件,期望同学们能够在现场学会沟通、应用技巧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他指导的学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瓦斯-好学奖学金等,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65%以上的学生获得了去国内985211高校以及国外名校的深造机会,志在投入工作的同学,也都在他的建议与指导下找到了满意的岗位。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仲晓星积极开展研讨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主持与承担了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在内的多项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时他坚持科研反哺教学,依托科研成果研发的“煤自燃特性综合实验仪器”获得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一等奖。

磨砥刻厉求学问,深稽博考终无悔。回顾这些年的成长经历,仲晓星颇有感触。他说,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自己曾受惠于一位好老师,理应秉承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清风徐来,明月不惊。现场工作中忙碌有序的他、教室里谈笑风生的他、实验室里严谨细致的他、团队合作中同心并力的他、运动场上与学生们一起挥洒汗水的他……一帧帧画面联结起来,绘成了一个科研工作者仲晓星,也绘出了一个在安全生产路上砥砺前行的青年学者。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王雅慧 孟子丰